一、基本信息和资源概述:
我县博物馆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直属县科技文体局,系统展示罗源县历史、民族文化以及革命史教育的综合性博物馆。
于2005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为580平方米,库房及办公面积为100多平方米,是安防设施达标的县级博物馆。展厅分为五个展区28个展柜,既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和革命史教育基地;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专业博物馆。系统收藏罗源县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其中二、三级文物34件。县博物馆成立,标志着我县文博工作将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发展的崭新征程。它是罗源县文博事业的一个标杆。我馆为中国国家民族博物馆合作成员馆、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福州民族中学实习实训基地、县直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科普教育基地,为福建省三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71种,共2000多件。它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内设有观众互动触动屏电脑平台,并有自主的罗源博物馆官方网站、罗源文博之窗官方博客等公众网络平台。
全馆共有8个工作人员,负责文物收藏保护、展示宣传、科学研究等岗位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人力资源中个体能力的大小安排工作、岗位和职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搭配组合人才,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
针对文物安全的问题,我馆结合实际情况,在“物防”的基础上,做好“人防”、“技防”,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加安防设施、监控设施,加强保安人员培训、制定保安工作手册及消防安全检查,全体工作人员以免费开放工作为中心,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展出文物的绝对安全。
二、发展概况
免费开放九年以来,在基本展览的基础上另举办临时展览五十多场,接待各地游客及当地观众二十多万余人,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85人。有国家部委及省市领导290人,有来自联合国南南合作代表40余人,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280余人来我馆参观。开馆至今,县博物馆除正常节假日闭馆外,其余一律开馆。
在坚持对外免费开放的同时,并让其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更好地实现其公共价值,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科学素养,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的队伍,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各项文博工作规范有序的发展,发挥启蒙启智的作用,扩大文物征集、扩大影响、充分运用,用文化提升我县品牌。
三、基本陈列和活动项目
基本陈列:
我馆的主要基本陈列展览包括文物图片展览和实物展览两种,主要临时展览有畲族民俗风情展示和林可彝革命烈士简介及罗源县革命史,还有普法宣传、游客意见调查等活动。
活动项目:
1、我馆与教育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力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每年重要节日“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罗源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组织参观、瞻仰活动;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团组织生活和少先队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热烈欢迎,结合社会的文博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每年寒暑假文博青少年志愿者都来博物馆义务劳动并参与布展,带动了学生踊跃参与,形成了快乐的互动。
2、开展多元化宣教手段,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在展厅门口安装液晶电视,利用电视向青少年介绍馆藏文物、畲族民俗等,使青少年更好的了解罗源历史;在馆大门口安装LED电子显示屏,作为博物馆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进行活动预告及节假日的问候,更增添了亲切感和凝聚力;在门口大厅增添了一台互动触摸屏查询系统,青少年可以自主选择兴趣点进行人机对话,加强了我馆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大满足了青少年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博物馆教育的传播范围,拓宽公众学习博物馆知识的渠道,激发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探究博物馆的热情。
3、不断开拓创新,更好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我馆在展出内容与展示方式、服务质量和教育效果、内部管理和环境面貌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让青少年朋友在和谐的氛围下参观我馆。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详尽地了解我县的历史文物,我馆配备专职讲解员,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讲解方式,每个展柜都有简介,部分配有教材,配合解说员的解说词。让青少年朋友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刺激,有利于其吸收知识。我馆还注意运用书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经常举办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创造了一种浓郁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我们的朋友,让这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它的重要社会作用。
四、加强文博队伍自身建设,发挥个人学术专长,发表科研专业论文及专著。
2012至2013年我馆人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十多篇专业论文,一部文博专著由海峡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馆经常性的组织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学习,培养专业文博人才,努力探讨,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科学文化及业务素质。近年来,在国家、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了《构筑博物馆和游客之间的沟通桥梁-博物馆讲解员与游客互动的思考》、《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县级博物馆建设与未来发展分析探讨》、《县级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思考》、《罗源陈太尉宫建筑的探讨》等6篇文博专业论文,并正式发表了84.5万字的《罗源文物》专著。通过相关论文、专著的发表,让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罗源博物馆人、促进了全社会一起来关心、支持文博事业,关注文物的保护工作。